首页 > 常识 >

郑伯共叔段典故啥意思(《郑伯克段于鄢》阅读与赏析)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12 19:00:18     编辑: 冶园·匠意

一、文章内容、译注及其他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

1、导读

本篇记载的是我国春秋时代一个家庭的母子、兄弟为了争夺政权,彼此感情破裂以致互相残杀的故事。文中表现了姜氏的偏私任性、共叔段的贪得无厌以及郑庄公的老谋深算。篇末赞扬的孝是对的,但颍考叔为庄公所设的解决办法则有点勉强,隧道中的表演则有点滑稽。

——岳麓书社 阙勋吾 等 注《古文观止》导读

本文记叙了春秋初年郑庄公与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争权夺利、骨肉相残的斗争。共叔段贪婪骄纵,最终落得被逐出国的下场。而郑庄公的老谋深算、武姜的昏聩偏心,也写得入木三分。最后描写了武姜与庄公母子言归于好的经过,写得委婉动人,极富人情味,反映了古人重视孝道人伦的道德观。

——浙江教育出版社 钱素洲 译《古文观止》导读

本文表现了郑国统治阶级内部的互相倾轧以及郑庄公的阴险毒辣和虚伪。

——中华书局 王力 主编《古代汉语》注释

2、文章内容、译注

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①。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②。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③。公曰:“制,岩邑也,虢叔④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⑤。


译文:

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来妻子(姜氏),称作:武姜,姜氏生下庄公和共叔段两个儿子。庄公出生时难产,姜氏受到惊吓,故取名“寤生”,因此很厌恶他。姜氏偏爱小儿子共叔段,想要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郑武公请求,武公不同意。

庄公即位后,姜氏请求把“制”这个地方封给共叔段。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了那里,若是封其他城邑,我可以照吩咐办。”姜氏便请求封“京”,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人们称他为“京城太叔”。


注释:

①初:当初,古文追述往事常用。郑武公:姓姬,名掘突。申:国名,姜姓,在今河南省南阳。武姜:“姜”为其姓,“武” 表示丈夫为武公。②共(gōng)叔段:姓姬,名段。共,国名,在今河南省辉县,为后来姬段逃亡之地,故冠于名前;叔,是排行,长幼秩序,表示为武公的弟弟。寤(wù)生:倒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寤,通“啎”,逆,倒着。遂,连词,因而,因此;恶(wù),厌恶。③亟(qì),屡次。弗,不。制:地名,即虎牢关,河南省荥(xíng)阳西北。 ④岩邑:险要之地镇。虢(guó)叔:东虢国的国君。虢,这里指东虢,古国名,在今河南省荥阳、上街一带,为郑国所灭。⑤京:地名,在今河南省荥阳东南。大:同“太”;下同。


原文:

祭仲①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②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③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④?”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文: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城邑面积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便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城不能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的规模不合法度,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庄公说:“母亲姜氏要这样做,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您早做打算,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旦蔓延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延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不义的事情做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的,你暂且等着瞧吧。”


注释:

①祭(zhài)仲:郑国的大夫。祭:特殊读音,详见后页“延展阅读”。②雉(zhì):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参,同“三”。不度:不合法度。不堪:不利,控制不住的意思。 ③辟:同“避”。 ④厌:满足。无:通“毋”(wú)。滋蔓:滋长蔓延。


原文: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① 。公子吕②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③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④”


译文:

不久,太叔便把郑国的西部和北部的边邑归属自己,名义上属于庄公。公子吕说:“国家不能存在这种两属的情况(一国不能二主),现在这种情况您打算怎么办呢?如果您打算让位于太叔,那么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如果不让位与他,那就请您除掉他,不要使人民心生疑虑。”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的所作所为将会害了他自己的。”

太叔进而又把两属边邑收归自己统辖,并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又进言:“可以采取行动了!他的土地越多,得到拥护的老百姓也越多。”庄公说:“对国君不义,对兄长不亲,他土地虽增多,照样会垮台的。”


注释:

①鄙(bǐ):边邑也,从邑,啚声,边境上的城邑。贰:两属。 ②公子吕:姬吕,字子封,郑国大夫。 ③廪(lǐn)延:地名,河南省延津县北。 ④不昵:不亲近。厚:土地扩大。


原文: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① 。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② ,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③ 。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④ ;不言“出奔”,难之也。

注:中华书局出版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没有此段。


译文:

太叔修筑城池,囤积粮食,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准备偷袭郑国国都。姜氏打算作为内应打开城门。庄公得知太叔起兵的日期,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讨伐“京”。“京”的人民背叛太叔,太叔逃到“鄢”,庄公又追到“鄢”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被迫逃亡到共国。

《春秋》记载这段历史写道:“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称为“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没有管教好自己的弟弟;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说共叔段“出奔”,含有责难郑庄公的意思。史官下笔也有难处。


注释:

①完聚:修治(城郭),聚集(百姓);完:修葺。缮,修理。甲:铠甲。兵:兵器。具:准备。卒:步兵。乘(shènɡ):兵车,战车。②启之:给段开城门,即作内应。鄢:地名,在今河南省鄢陵县北。③出奔:出逃。指逃到国外避难。共(gōng):国名,在今河南省辉县,后卫国将其吞并。辛丑:古代干支纪日,二十三日。④书:指《春秋》。弟:通“悌”,敬顺兄长。郑志:郑庄公(郑伯)的意图。


原文:

遂置姜氏于城颍①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②”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③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④ 。


译文:

(赶走共叔段后)庄公就把姜氏安置在城颖,并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见面!”没过多久,庄公就后悔了。守卫颖谷疆界的官叫颖考叔,听到这件事,就假借贡献礼品,进见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颖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故意把肉留着。庄公询问缘故。颖考叔答道:“小人的母亲,我能孝敬到的东西她都尝过了,只是从未尝过国君赏赐的食物,请您让我把这肉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孝敬,唯独我就没有!”颖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说明了缘由,并说了自己的后悔心情。颖考叔答道:“您何须这么忧虑呢?只要挖一条地道,见到泉水涌出,在地道中与母亲相见,有谁还会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听了他意见。庄公走进地道时赋诗道:“隧道之中母子相见,多么和乐相得啊!” 姜氏走出地道时赋诗道:“隧道外面,刚刚母子相见,多么舒畅快乐啊!”于是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注释:

①城颖:地名,在今河南省临颍县西北。 ②颍考叔:郑国大夫,执掌颍谷(今河南登封西)。封人:管理边疆的地方长官。封:聚土培植树木。古代国境以树(沟)为界,故为边界标志。羹:带汁的肉。《尔雅·释器》:“肉谓之羹。” ③繄(yī):句首语气助词,不译。阙:通“掘”,挖。隧:地道。④泄(yì)泄:和上文的“融融”同义,都是形容快乐的样子。

原文:

君子①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②’其是之谓乎③ !”


译文:

君子说:“颖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影响到庄公。《诗经·大雅·既醉》篇说:‘孝子的孝心没有穷尽,永远能影响和感化你的同类。’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注释:

①君子曰:这是《左传》作者用以发表评论的方式。②《诗》曰:此两句出自《诗经·大雅·既醉》。锡:通“赐”,给予,赐予。③其是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3、延展阅读:关于“祭”的读音(jì/zhài/zhà)

《辞海》:“祭”,古国名,亦作“(左)祭(右)邑”,姬姓。始封之君为周公之子。原为畿内之地,后东迁,在今河南郑州东北。音训为“zhài“,该地延续三千年读作“zhà”。

“‘祭’这个字用在地名/路名中应读zhà,在全国只有郑州这么读。”郑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副处长刁金勇说。

根据《祭城镇志》记载,祭城在3000年前是商代、周代诸侯国祭国的国都。商朝时期,一位负责祭祀的官员因忠于商王,便被封赏到今郑州市祭城镇一带建国,因受封者为主管祭祀的官员,国名称为祭(jì)国。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周朝。

西周时期,周成王的叔叔周公因平乱有功,其第五子受封修建祭(jì)伯城。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郑国军队攻城。祭(jì)伯城一带的民众在亡国之后,基于怀念故国,准备集体改姓氏为祭(jì)。考虑到祭(jì)有祭祀的意思,后来商议把读音改为祭(zhài)。

春秋时期,祭伯城因为祭(zhài)姓的产生,其读音改为祭(zhài)伯城。此后历史一直沿用这个称谓。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南侵,黄河流域战乱频繁,祭伯城的居民开始迁往他乡。多年后,一些外地的民众迁来定居。新居民来后,由于口音的不同,使祭(zhài)伯城读音再次发生变化,演变为祭(zhà)伯城,简称为祭(zhà)城。与祭(zhà)字有关的人名、地名随之改变。

新中国成立后,祭(zhà)伯城的叫法不再使用,祭(zhà)城的行政区划先后为祭城区、祭城公社、祭城乡、祭城镇、祭城路街道办。

祭城,地名,位于郑州郑东新区,原为祭城镇,现为祭城办事处。

从传承历史文化角度来分析,祭”(zhà)字的特殊读音很有意义。

从历史传承来看,三个读音都没错,祭(jì)伯城,是最早读音;祭(zhài)伯城,是灭国后改音;祭(zhà)城,是现在当地约定俗成的读音。

故此处根据专家备注和春秋时期祭国人怀念故土改音的(zhài)为准。

4、文章中地名古今对照地图

地名古今对照地图


5、“郑伯克段”地图

“郑伯克段”地图


二、文章背景及关于《左传》:

1、文章历史背景

西周分封形势图

周天子及郑氏三公世袭表

西周中原诸侯国


1)郑国与周天子关系

《史记·郑世家》为我们叙述了郑庄公即位前的郑国史。据《郑世家》记载,郑国的开国国君是周厉王姬胡的幼子姬友,周宣王姬静于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把弟弟友封于郑地(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建国,也就是郑国的第一任国君“郑桓公”。

2)郑、新郑和郑氏三公

公元前774年(33年后),郑桓公目睹侄子周幽王横征暴敛、宠信奸臣甚至敢为了褒姒烽火戏诸侯的局面后,郑桓公明白西周的灭亡已经成了必然的结果。为了避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郑桓公听从太史伯的意见,迁移国都到东虢国与郐国附近,也就是所谓的“新郑”。

此地毗邻黄河、洛水、颖水、济水之间,位置良好,交通便利,而且周围也没什么强有力的国家,十分有利于郑国的扩张,也非常安全。即便如此,郑国还依然保持对周王室的臣子之礼。

“犬戎之战”爆发后,郑桓公作为少数几个还愿意保护侄子周幽王的诸侯,郑桓公壮烈战死。郑桓公死后,他的嫡长子继位,这就是郑武公

随着周平王东迁,周朝进入东周时期,也就是“春秋时期”,原本就已经失去威信的周王室更是颜面扫地,基本失去了对各个诸侯国的掌控能力。战争和扩张成为了这个时期的时代主题

郑武公继位后,谨遵父亲的教诲,继续按照郑桓公的路线管理国家,轻轻松松就灭掉了东虢国和郐国,占领了当时交通四通八达、经济繁荣的中原腹地。在他的带领下,郑国国力日渐强盛,并成为了春秋初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郑武公死后,他的嫡长子郑庄公(本篇文章主角)继位,郑庄公也是一代明君,甚至还曾被我们伟大的毛主席赞为“厉害人物”。在他的治理下,郑国持续发展,并最终迎来巅峰时刻

周天子及郑氏三公世袭表

郑氏三公

春秋后期诸侯国


3)春秋初期“小霸王”——郑庄公:

郑庄公此人为人坚毅,做事从不拖泥带水,极具战略眼光,并最终依靠自己独到的见解碾压了一众敌人。

然而,郑庄公的继位并非一帆风顺,他也曾面临母亲和弟弟的威胁。好在他懂得隐忍,并故意纵容母亲和弟弟的行为,并以此来麻痹对方。等到母亲姜氏和弟弟以为时机成熟并发动叛乱后,郑庄公才用雷霆手段将敌人连根拔除。(此篇文章描述内容)

之后的中原进入郑庄公的个人秀时间。他在23年里一共发动了大大小小十二场战争。这在诸侯还未“撕破脸”的春秋初期是罕见的。也正因为郑庄公的狠厉与大胆,郑国在当时可以驰骋中原。郑庄公还首次采取了“远交近攻”策略联合距离较远,威胁较小的鲁、齐等国,打击临近的卫、宋等国。

4)郑国的衰落:

郑庄公凭借一己之力,把周天子拉下了神坛。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于是决定先发制人,亲自率领大军征讨郑国,这就是著名的“繻葛之战”。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面对来势汹汹的诸侯联军(陈、卫、蔡等国也选择帮助周天子),郑庄公毫不畏惧,冷静作战,最终大败周桓王,并一箭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

繻葛之战


在那个春秋五霸还未“出生”的年代里,郑国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小霸王”。只可惜,表面风光无限的郑国,背后也暗藏着危险。郑国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它处于中原腹地,物产丰富,交通发达,而且人口众多。但它最后衰弱,也是因为它处于中原腹地。

郑庄公强调武力,忽视政治、外交等重要因素,大败周桓王让郑国“离经叛道”的国家,把自己推向周王室的对立面。后来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不知道高明他多少倍。

由于缺乏有效的战略部署以及没有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目标,这个春秋初期最强大的国家最终丧失了首个成为春秋霸主的机会。郑庄公死后,继位的郑国国君宠幸奸臣祭仲,导致郑国朝政黑暗,并最终走向衰弱。


2、关于《左传》

前文“关羽夜读春秋”中已提到《左传》,再展开说下。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左传》

它是儒家经籍之一,是历代儒学子研习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为后人所推崇。每与《春秋》合刊,作为《十三经》之一。

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54年(鲁悼公14年)(另有说法为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即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68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余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左传》传文比《春秋》经文多出13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最后一件事为略提三家灭晋),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秋》书法的,有用实补充《春秋》经文的,也有订正《春秋》记事错误的。全书绝大部分属于春秋时候事件,但全书的完成已经进入战国时期。这些都说明《左传》与《春秋》的密切关系。

《左传》以《春秋》为本,并采用《周志》、《晋乘》、《郑书》、《楚杌》等列国资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桓谭《新论》进一步认为:“《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杨伯峻在《左传》一文中归结《左传》传《春秋》的方式共有四种:即“说明《春秋》书法、用事实补充《春秋》、订正《春秋》的错误和增加无经的传文。”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书,和《春秋》没有直接的联系。

一批被盗卖至海外的战国楚简,由浙大校友出资于2009年得以从海外回归,并入藏浙大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经过两年多的整理考释,浙大古文字学家曹锦炎主编的《浙江大学藏战国楚简》由浙大出版社正式出版。

这批印迹斑斑、长短不一的楚简与流传的《左传》内容基本一致,首次证实《左传》的成书时间至少在战国时期,从而破解了千百年来关于《左传》的真伪之争,明确了其作为中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史书的历史地位。经层层科学和考古鉴定,最终确定,是在公元前340年,为战国时期的楚国书简。“除了个别字外,这批楚简的内容和当今流行的《左传》本内容几乎完全一致”,曹锦炎说,楚简《左传》的面世,是继汉代孔壁古文《左传》出土近2000年后的再一次重大发现。”

《左传》以近二十万言的规模,全面、系统记载春秋一代大事,广泛涉及周王朝和晋、鲁、楚、郑、齐、卫、宋、吴、秦、越、陈等十多个诸侯国,并且屡见追记西周与商殷、甚至有夏以前时期的史实。它采用编年记事的方式,虽然以《春秋》为纲,然而其记事范围之广,叙述内容的具体、详赡,则大大超出了《春秋》。

《左传》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史书的编纂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左传》为后世所提供的春秋及其以前阶段之大量的思想史、经济史、社会史以及其它学术史的重要资料,是此前或相同时期的任何其它一部史所难以企及和不能比拟的。

《左传》另一引人注目之点,是它在记事中还体现了有积极意义的指导思想和撰写原则,从而开创了我国古代史书编纂的优良传统。

首先、《左传》面对纷纭史实敢于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所记事件与人物具有很高的历史真实性。

其次、《左传》在真实记事的基础上又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不仅在史料取舍或事件的叙述中往往表现出爱憎与臧否的不同态度,而且,还常以“君子曰”形式直接评人论事,或给予谴责,或表示痛惜,或加以赞扬等等

再次、《左传》对历史人物的褒贬,集中体现了对仁、义、礼、德等道德规范的肯定。此道德观念逐渐融入正统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之相当重要的评价体系,由是决定了后世史家对于《左传》的上述道德观也总是持认同和承袭的态度。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

《左传》的瞩目成就,首先在于它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而内容详实的史学钜编,在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左传》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历代学者常把它与《史记》并称,尊为历史散文之祖。《左传》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左传》记载的战争近500次,其中有不少战争记叙了详细过程,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及各方评价,以精炼而富于文采的文笔写出,且行文精炼、严密有力。《左传》记载人物近3000个,大都描写得栩栩如生。《左传》擅长叙写外交辞令,这些外交辞令含蓄蕴籍、刚柔并济、绵里藏针,或意在言外,或暗藏玄机,往往在彬彬有礼的语言形式下有着出逼人的思想内涵。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留传下来的很多成语都出自《左传》,如“其乐融融”“天经地义”“甚器尘上”等,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三、学习感悟:

1、篇末说“母子如初”,初,姜氏“恶之”,讨厌庄公,而起名“寤生”,怎么说“母子如初”呢?是不是作者有讽刺的意味。

2、结尾“君子曰”,这是儒家思想“孝道”文化的突出表达,以及“推己及人”的思想表述。

3、知道了“多行不义必自毙”出处。

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郑国和周天子的之间的关系,郑国的由来,以及郑氏三公。

5、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相关文章
中华鲁菜:扒牛肉怎么做好吃 烧烤腌制猪肉配方 ? 羊肉串腌制方法及配方分享 鸡胸肉怎么做增肌效果好? 减脂增肌必备的鸡肉丸,Q弹爽脆,简直完美 酱牛肉蘸料怎么调 :分享9款美味蘸酱,手把手教你做。 爆炒凉瓜墨鱼花、胭脂雪梨佐黑醋鱼仔、葱爆羊肉 猪肉炖豆角土豆的做法 ,让你吃了还想吃 牛肉炖豆腐汤怎么做 用海天酱油就能get同款美味

推荐文章
关于中小学生的饮食卫生常识 关于中小学生的饮食卫生常识
这4种能帮你保护卵巢的食物,尤其卵巢肿瘤病人要多吃 这4种能帮你保护卵巢的食物,尤其卵巢肿瘤病人要多吃
正确饮食分享,饮食与健康:掌握正确的饮食习惯 正确饮食分享,饮食与健康:掌握正确的饮食习惯
高血压减肥食谱? 高血压饮食两大原则:低钠+低热量,照着这张表吃就对了 高血压减肥食谱? 高血压饮食两大原则:低钠+低热量,照着这张表吃就对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