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古诗骂人大全(骂人不带脏字的10首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2 09:30:59 编辑: 驶向一江秋
诗抒情,诗言志,你可能从来没有听过“骂人诗”的说法,但有些诗写来就是专为骂人的,虽然骂人但全诗没有一个脏字,却骂得酣畅淋漓、浑然无迹,被骂之人还难以反驳。
第1首 唐朝李白的《嘲鲁儒》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李白这首诗没一个脏字,但“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这几句把读死书的老学究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令人哑然失笑。李白骂得好,骂得妙,骂得老学究们脸红脖子粗而又哑口无言。
这样的老学究现在少吗?网上就有不少。
第2首 唐朝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为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欣赏完诗仙的“骂人诗”,再来欣赏诗圣的,这首也很经典。
杜甫强烈批判了当时藐视初唐四杰的部分文人,骂他们身败名裂也阻挡不了四杰的历史地位,他大胆为初唐四杰正名,历史证明杜甫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当时瞧不起“初唐四杰”的文人们的名字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而四杰却在诗坛万古留名。
第3首 北宋苏轼的《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谈完诗仙、诗圣,轮到诗神苏轼出场了。
苏轼这首诗更牛,骂的是朝堂上的公卿等高官们,不仅骂他们“愚且鲁”,而且骂他们是自己的儿子,但全诗确实没有一个脏字。
苏轼一生受小人陷害,屡遭贬谪,甚至因“乌台诗案”差点丢了命,他对陷害他的小人们恨之入骨。
此诗表面教育儿子藏拙,明哲保身,实际是骂当朝权贵们毫无才能、又蠢又笨,只想着陷害别人。更可悲的是偏偏只有这样愚笨的人才能高居公卿之位,才能无灾无难,才能沆瀣一气,不被别人陷害。
第4首 唐朝曹邺的《官仓鼠》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这首诗骂得好,作者骂贪官污吏们像大老鼠偷粮食一样贪婪又无耻地贪赃受贿,把自己养成肥老鼠,却使得社会乌烟瘴气,众多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百姓们饥寒交迫,受尽剥削。
这样的贪官污吏们现在少吗?答案大家都知道。
这首诗没有一个脏字,但骂得酣畅淋漓,只能说骂得好,骂得妙!
第5首 花蕊夫人的《述亡国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
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人是男儿。
这是一首骂人不留脏字的爱国诗,花蕊夫人为后蜀主孟昶的贵妃,后蜀君臣极为奢侈,荒淫误国,与宋军交手屡战屡败,最后宋军兵临城下,后蜀君主带领群臣不占而屈辱投降。
花蕊夫人作此诗骂道:“你们这些官、兵,从上到下没有一个男人!”
第6首 清朝曹雪芹的《螃蟹咏》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一联很精彩,表面是写螃蟹,实则暗骂那些横行霸道、忘恩负义、心狠手辣之小人,形象生动,入骨三分。
在《红楼梦》中这首螃蟹诗出自薛宝钗之手,为什么不是林黛玉呢?
第7首 唐朝贯休的《少年行》
锦衣鲜华手擎鹘,
闲行气貌多轻忽。
稼穑艰难总不知,
五帝三皇是何物。
这首诗贯休骂富家“公子”哥们不学无术,却过着极端腐败的寄生生活,心安理得,趾高气扬,刻画形象生动,维妙维肖,入木三分。
这样不学无术、胸无点墨但却挥霍无度、目空一切的官二代、富二代们现在少吗?只能说贯休骂得好,况且人家诗中并没有一个脏字。
第8首 唐朝韩愈的《调张籍》(节选)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
中唐以白居易、元稹为首的一干文人“抑李扬杜”,对李白故意贬低,对诗仙的评价极不客观。
韩愈向来眼里不揉沙子,《调张籍》用几句铿锵有力的诗句,强烈批判了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首的一众文人们抑李扬杜的论调,定下李杜同辉的基调。
只能说韩愈骂得好,这几句诗很解气,使得抑李扬杜的风气得到遏制,历史证明韩愈是正确的。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至今仍在被使用,是骂人不带脏字的典范诗句!
第9首 《高凉村妇盼郎归情歌》(节选)
一双玉臂千人枕,
半点朱唇万客尝。
装成一身娇体态,
扮做一副假心肠。
这首诗也不带一个脏字,很明显骂的是从事某个特殊职业的女子,现在骂这种职业女子的词很多,比如XX等,但哪有这首诗骂得如此有诗意?
第10首 北宋苏轼得《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节选)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
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
……
这首诗很精彩,不带脏字地骂了不懂画、不懂诗还偏偏爱指手画脚、大言不惭指点别人的“假文人”、“村学究”们,这种人如今仍然不少,我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