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营养价值高,天气转冷,教你巧用养生
2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3-28 08:19:07 编辑: 云南中医
天气转冷,您进补开吃了吗?每到冬天,许多小伙伴就开始吃吃吃的节奏,涮羊肉、焖鹅肉、炒鸭肉……过足口瘾之余又可帮助保暖储能,真是一级棒。不过在冬天这样的进补大好时机,要想达到养生的目的,可不能乱吃,要懂得辨证施膳。
药膳有益于防病治病
药膳是以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为指导,将中药与食物相互配伍制作而成,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食品,营养价值高,且可防病治病、延年益寿。
按性状分类,药膳可分为米面食类:面条、汤圆;菜肴类:蒸菜、炒菜;粥食类:白果粥、山药粥;糕点类:茯苓饼、核桃酥;汤羹类:煮羹、炖汤;饮料类:山楂汁、萝卜汁;茶类:菊花茶、人参茶……
按功用分类,分为养生保健类:茯苓饼、十全大补汤;美容美发类:荷叶减肥茶、黑芝麻山药米糕;治疗疾病类:银花露、当归羊肉汤……
药膳重在保健,不能替代药物
药膳具有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在应用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药物是祛病救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则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保健;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药膳不能代替药物疗法。药膳与药物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定,不可滥用。
1
因证施膳
中医讲求辨证施治,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常见需加强调理的体质有如下这几类:
气虚者:多表现为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四肢乏力、语声低微等,宜食用补气药,如人参、黄芪、粳米等;不宜食用寒凉的食品,如白萝卜。
血虚者:多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等,宜食用补血药,如阿胶、当归、龙眼肉等;不宜食用荸荠、大蒜。
阳虚者:多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精神不振等,宜食用补阳药,如鹿茸、杜仲、巴戟天等;不宜食用绿豆、西瓜等寒凉之物。
阴虚者:多表现为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腰膝酸软、舌红苔少等,宜食用补阴药,如百合、麦冬、石斛等;不宜食用红参、羊肉等温燥之物。
2
因人施膳
人的年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
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如不宜食用绿豆、红参等。
老年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过于温燥,如不宜多食用辣椒、红参等。
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化瘀、泻下药等,如禁用麝香、巴豆等。
3
因时而异
中医认为,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比如,“用热远热”,选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应避开炎热的夏天;“用寒远寒”原则,即选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时,应避开寒冷的冬天。
在药膳的配伍方面,注意几点:
1.药物配伍禁忌:如甘草反海藻;
2.药物与食物配伍禁忌:如猪血、萝卜忌地黄、何首乌;
3.食物配伍禁忌:如猪肉、猪血忌黄豆;羊肉忌醋;
4.病人忌口:如肝病忌辛辣;心病忌咸;水肿忌盐;头晕、失眠之人忌胡椒、辣椒、茶等。
冬天养生药膳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客观自然条件而生存,而是要顺应四时的变化来调摄人体,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充盈、经络通达、情志舒畅的养生保健目的。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
小雪时节,气候寒冷,大地收藏,万物皆伏,是匿藏精气的季节,养生要注意防寒,注重肾的养护,药膳以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
党参枸杞红枣羊肉汤
材料:羊肉500克、党参30克、枸杞子15克、红枣15克、生姜、调味料适量
做法:先将羊肉、生姜洗净,切成小块,然后与事先浸泡好的党参、红枣同放入煲中,煲1小时后加入枸杞和调味料,再煲0.5至1小时
功效:补中益气、补肾益精、补血
栗子粥
材料:栗子1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栗子洗净,切口后放入开水中煮5分钟,剥去壳、膜。搁锅,加水,放入粳米,武火煮沸后改文火,加入栗子,煨烂成粥。再加入冰糖,待冰糖溶化即成。
功效:补肾强筋,健脾养胃
红枣枸杞粥
材料:红枣20克、枸杞子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红枣、枸杞子洗净,浸泡半小时后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煮粥。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养肝明目。
胡椒猪肚汤
材料:胡椒30~50粒,猪肚1个,盐、葱、姜适量
做法:先将猪肚洗净,锅内注水,将猪肚下锅,加入事先捣碎的胡椒,煲两个小时左右,汤稠肚烂时,加入调料即可食用。
功效:温中散寒、健脾养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