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花木兰吗(历史上的未解之谜:花木兰到底是否存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7 08:30:59 编辑: 酒熟梅子青
随着电影《花木兰》的上映,这位历史上著名的女将又重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我们从小的时候就学过《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那曾经是折磨我们童年的“朗读并背诵全文”的噩梦。
花木兰替父从军,这个故事一方面代表了儿女的孝心,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战乱背景,一方面宣扬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思想,在我国诗歌体系中,地位不俗。那也怪不得折磨了我们一整个童年。
《木兰辞》记载于《乐府诗集》,其实更早的故事在元代就有记录。元代《孝烈将军祠像辩证记》中也记载了《木兰辞》,而且在清朝的《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也有木兰从军的故事。
更久远的时候,在隋朝就有记录,据说有一名叫花木兰的女子男扮女装上阵杀敌,人们为了纪念她还在营郭镇修建了木兰祠。
可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所有关于花木兰的记载,都是民间故事,没有任何一次官方记录吗?花木兰这个人在历史上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关于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倾向于“其实花木兰并不存在”这个说法。
那么花木兰这个民间故事到底是哪来的呢?难道只是空穴来风,没有任何一句吗?可能也不见得,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花木兰故事的来历。
花木兰故事不存在的几点历史依据
首先:花木兰的年代成谜。仔细想一想:我们虽然学过《木兰祠》,可回忆一下你知道花木兰是哪个朝代的人吗?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代代相传,最终被历史正式定位是因为在唐朝,花木兰被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孝即代表代父从军,烈即代表英勇杀敌。从此时起,花木兰才是真正的火了。那么这是真的吗?其实历史上,存在的并不只有一个花木兰:一共有四个!
包括我们开篇说过的最早的隋朝可能不太靠谱之外,其他朝代存在的花木兰都有民间记录。
例如一种说法是出现于明朝,在明朝作者徐文长编写的剧本里,花木兰是一个剧本人物。后来这个剧本人物被戏班子拿来作为演出角色,才被广为流传。这个说法中的花木兰和唐朝的花木兰到底是不是一个人,却无从得知。
而现在更多被认可的说法,是花木兰出生于南北朝时期,生于公元412年死于502年。
除了木兰的朝代是一个谜之外,花木兰的名字和出生地也是一个谜。你认为的花木兰到底叫什么?姓花吗?这件事还真说不准。
对于花木兰的姓氏,目前有三种比较可靠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姓花,就不许多言了。明朝的《四声猿》记录,花木兰的确姓花名木兰,父亲名叫“花弧”,是一个军官。
第二种说法是花木兰其实是复姓木兰,那为什么后来流传成了“花”姓了呢?因为她代父从军的故事,人们为方便记忆就把代表女性的“花”字加在了她的名字前面。
第三种说法是花木兰本姓“魏”,这件事也有据可查。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说:
“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历年以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视。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
这里的将军也就是指孝烈将军,就是木兰。
除了以上这些姓氏外,花木兰还在不同的记录中出现了“韩”“朱”“木”等不同的姓氏,孰真孰假,也非常难辨。
第三:从现实角度分析,男扮女装的难度太大了。
首先女性从军打仗这个事,历史学家就认为不靠谱,更别提还有力气杀敌了。要知道女性的身体肯定是不如男丁的,她怎么可能立下那么大的军功呢?
即使木兰没有亲自上阵,或者的确是天赋异禀,那他也不太可能和上万士兵同吃同住而不被发现。因为女人本身因为身体特点,除非有独立的住所,否则不可能不被发现。另外军队餐风露宿,女子怎么能承受这种苦?古代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身体柔弱,可不是想打仗就打仗的。
第四:古代的军籍系统比较严谨,她如何浑水摸鱼的?
古代参军不是我们想到的,随便拉一个壮丁来就能上战场。那时候有严格的军籍体系,如果户口对不上,年龄对不上,那是要被惩罚然后打回原籍的。花木兰替父从军,一个是花季少女,一个是年老的男人,体型和年龄差距太远了,木兰代替母亲就算了,代替父亲也太离谱了?
花木兰的意义是什么?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精神
很多历史学家不认为花木兰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一致认为木兰一定是有原型存在的,只不过关于木兰原型的记录的文献,我们尚未发现。
木兰之所以流传到现在,其实她的重点已经不是存在是否的问题了,而是一种精神“木兰精神”,我们国人也是一代一代在这种木兰精神下成长的,象征着不屈服象征着不低头象征着中国的孝道文化。
如果你问我花木兰是谁?我会告诉你:我不知道她生在哪,不知道她叫什么,我只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位女子,在华夏的土地上战斗过。